[从农村娃到革命老兵,这一路走得真不容易啊]
你瞧,说起那些在中国革命史上闯荡过的老一辈
戴季英这个名字绝对算得上是个典型的代表
有的人,出生在城市,家底殷实,走的路都不一样;但他,偏偏就是那种土生土长的农家娃,家里一穷二白,连个像样的书都没读几天
就踏上了那条风风雨雨的革命路
这条路说白了,就是一条荆棘丛生、艰难险阻的道路
他从小在湖北黄安县檀树岗那边长大,家里啥背景都没有
那会儿他还没多大,便心里藏着一股子闯劲,觉得不能一辈子在田里刨地
上学,去了武汉的启黄中学,那个时候正是五四运动余波未散,学生们都挺激动的
思想也逐渐变得开放起来
俺听说他一接触到马克思主义,马上就吸引住了
觉得这是个能改变命运的钥匙
后来,他就成了学生运动的活跃分子,带着一股子干劲
1926年,他加入了共青团
次年就光荣转正成了共产党员
那时候,他被派回湖北老家搞农民运动,正赶上国民党右派开始反动
直到1927年11月13日,黄麻起义爆发了,他当时是副指挥,还负责组织农民义勇队
那场起义尽管短暂成功,但很快被反扑的敌人打得溃不成军
他带着残余力量,退到木兰山一带,继续搞游击战,还跟吴光浩他们一块
那段时间,大家分田地,组建红卫队,打击地主豪绅
慢慢把根据地打理得井井有条
到了1931年,红二十五军成立了,吴焕先当军长,徐海东是副军长,他,戴季英
那阵子敌人对他们虎视眈眈,国民党第四次“围剿”挺凶猛
1932年3月5日,他们得到消息,说有个国民党团在河南光山郭家河村孤立无援,戴季英和吴焕先便决定夜袭,结果打得那叫一个漂亮,歼灭了两个敌人团,俘虏了2000多名
那场战斗,算是他们的“招牌战役”,破了敌人的包围圈
[长征路上,他又是个拼命的硬汉]
时间快到1934年
那年11月16日,敌人兵力又一次包围了鄂豫皖边区,红二十五军只得打出北上抗日的旗号,从河南罗山县出发
开启了那场震天动地的长征
路上他们南下郧西、穿过蓝田,打退了卫立煌调来的四个师,真是一路硬碰硬
到了1935年,局面变得更复杂
红军在陕南打仗,戴季英带着主力西进,牵制敌军
支持中央红军和红四地方军
那会儿,他带领一支队伍,进到甘肃,占了天水,强渡渭河,直逼西安,蒋介石那叫一个焦头烂
长征那会儿,可不是闹着玩的,挺是在甘肃泾川四坡村,1935年8月21日,吴焕先牺牲了
那阵子,他和徐海东接管指挥,带着部队突围
硬是冲破了敌人的包围圈
9月15日,他们到陕北延川永坪镇,和刘志丹的部队会师
这算是最早到达陕北的红军力量了
等到1935年10月,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,戴季英被任命为陕甘晋省委常委
还管着西北的革命军事保卫局
那会儿,陕北有些人受左倾思想影响,搞肃反过头了
把一些干部抓得那叫一个严实
戴季英负责这块,积极抓人
包括刘志丹在内都被抓过
有人说他执行农村割据、和国民党有勾结,毛主席得知后,赶紧下令放人
后来,中央还处分了他,把他的职务给撤了,但没有一棒子打死
[抗日与解放,战场上也不是啥都顺风顺水啊]
抗日战争爆发后,国民党和共产党开始合作,戴季英也调到新四军第四支队
那时候的他,和老熟人高敬亭本来挺投缘,没想到由于一些战术上的分歧
你知道,战争,合作中难免会有点摩擦,结果高敬亭不愿意往东打,传达中央指示时
后来,1939年6月,高敬亭被错杀,戴季英也就升任政委兼政治部主任
他在安徽皖中、皖东那边搞游击战,建起了不少根据地,部队也从几千人发展到七八千
毛主席在延安党校讲课时,还点名表扬过他
觉得他任务完成得挺出色
到了解放战争时期,他在中原突围、工作在中野,尽管表现算不上挺耀眼
但也算是个稳扎稳打的老同志
新中国成立后,他当了河南省委常委、开封市委书记
只是,他心里那叫一个不服气,觉得自己党龄长、经历丰富,参加过长征、抗日、解放战争
怎么比不上那些年轻一点的领导
他心里那个火,越烧越旺
到了1951年底,他终于憋不住了,写信给中央和毛主席
一边骂河南省委的领导张玺、吴芝圃他们,指责他们资历浅、贡献小
一边还要当上中央委员、河南省委书记
你说这事儿,惹毛主席了
他一看这信,马上就火冒三丈,批示:这样的人
开除党籍,永远不用他了
杨尚昆后来回忆说,毛主席还当面骂他:“这个人,根本救不了
[真是“要官”惹的祸,纪律面前不留情]
为什么毛主席那么生气
侬瞧,这不仅是要官的麻烦
更是显示出那种脱离群众、个人主义的毛病
毛主席一辈子反对跑官要官,他自己连亲戚要职位都拒绝得干干净净
杨开慧的哥哥杨开智写信要帮忙,毛主席都说:“一切按规矩办
”他自己家人都得像普通人一样,不能特殊
戴季英这个事儿在国家刚刚建立、百废待兴的时候,挺刺眼
那时,正是大家都拼命干活、想把国家搞起来的阶段,他偏偏要官、要名
1955年10月11日,党的七届六中全会,毛主席发言说:“大多数人犯错还能改,但像戴季英那样
”这话说得很重,差点把他彻底踢出局
他被处分后,回到郑州,低调生活
直到1984年,中央才恢复了他的省级干部待遇,还让他参与了红二十五军的军史编写
算是对他早期贡献的点个“赞”
到1997年11月29日,他在郑州去世
新版的《中国军事百科全书》还专门给他写了个词条,称他为“解放军高级指挥员”
这件事儿,教会咱们啥
其实,戴季英的这个“要官”事,尽管让毛主席很不高兴,但也折射出一个道理: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
纪律和群众的信任比啥都重要
不要说在大革命时代,就算是在今天,咱们搞事情,不能脱离群众
毛主席的批示,尽管严厉
但其实也是为了保持党组织的纯洁和战斗力
咱们回头看看,戴季英这个人,功与过都很明显,不能把他全盘否定
但也不能忽视他犯的错误
革命胜利之后,怎么保持初心,让咱们一直记得那份最纯粹的信仰
这件事儿让我觉得,哪怕再有功劳
搞到最后可就走不回来了
第二证券-最安全靠谱的配资公司-股票上杠杆资金-股市配资在线登录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